火星我们真的来了

作者: ${content.author} 时间:2021-09-13 浏览量:2,020

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。从屈原向天叩问宇宙的起源,到中国航天走进火星,纵使有5000万公里之遥,火星依然是我们无可取代的“好邻居”。中国渴望用自己的双眼,领略这个红色星球的独特魅力。

100年前,著名的现代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道:地球是所有人类的摇篮,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。随着科学的发展,这句话已然变成了现实。我们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460多亿光年,由于宇宙的膨胀,它依然在不停的长大,而我们地球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颗不起眼的暗蓝色斑点。人类必须要迈出这个摇篮,迈向星辰大海。

在开启征程之前,我们必须想要了解我们的所在的太阳系。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八大行星的展品。我们所说的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,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,它们依次为水星、金星、地球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、海王星。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。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。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。而天王星是在轨道上横滚的。而曾经被认为是"九大行星"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"矮行星"。

我们可以看到地球有两个邻居,那就是金星和火星。我们已知金星是一个外表美丽,内心狂热的“维纳斯女神”。它的地表温度近500摄氏度,大气压高于地球的90倍,充满了毒性硫化物,它俨然是一个十足的地狱!相较而言,火星则温柔多了。火星与地球同为岩质星球,演化历史和发展规律类似。火星上除了缺乏有机物,其他元素和地球构成类似,而且火星周围的小行星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可供人类开发百万年之久,综合来看,火星对于人类是无比理想的邻居。

火星带给人类的期望高,但是探测它的难度远远超出想象。火星与地球处于太阳系内侧,地球与太阳距离为1.5亿公里,火星为2.3亿公里。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,火星则为687天。火星轨道的偏心率为0.09的椭圆,而地球轨道接近正圆。这意味着地球与火星的距离时刻存在复杂变化,最近时5500万千米,最远时为4亿千米。所以为了节省燃料,火星探索存在窗口期,大约为780天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把地球和火星比喻成两位再跑道中跑步的选手,地球跑内圈,速度快距离小;火星跑外圈,速度慢距离长,地球会不时的套火星一圈与它会合。

为了应对高难度探索火星工程,我国特地研制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,并2016年11月3日首次成功发射,2020年7月23日,将“天问一号”发射至地火运转轨道。长征五号为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,拥有捆绑四个助推器的两级半构型火箭,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,火箭全箭总长56.97米,起飞质量约869吨,具备近地轨道25吨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,可以完成近地轨道卫星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、太阳同步轨道卫星、空间站、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。

那这么大的火箭用什么燃料呢?早在火箭发明之前,我们交通工具可以用汽油或柴油,也可以用电,飞机则使用航空煤油。后来,科学家发明了使用化学燃料推进的火箭发动机,火箭发动机以煤油、酒精、偏二甲肼、液态氢为主要燃料,同时需要携带液态氧等作为氧化剂助燃,液体燃料和氧化剂统称为推进剂。从理论上看,液态氢最适合做推进剂,因为氢气能量密度比较大。据统计,1克液氢充分燃烧可以产生145千焦的热量,而1克煤油或汽油只能产生45千焦的热量。同时,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,燃烧只生成水,没有任何其他废物,而且无积碳、无污染,是多级火箭燃料的最佳首选。
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氢能源的知识不妨看看这件展品——可再生能源-氢能。当我们按下第一个按钮时,光线照到前方的光伏板上发电,利用电能电解水,进而制取氢气和氧气;按动第二个按钮时,氢气和氧气通过特定管道输送,净化后输送至燃料电池;按动第三个按钮时,燃料电池被启动,通过氢与氧的反应产生电能,最终驱动转盘转起。氢元素在地球上分布特别广泛,主要是以水的化合物形态存在,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电源,通过电解海水可以得到充足的氢气,这种能源将来可是大有可为。

燃料的问题解决了,但探索火星对人类来说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。因为人类目前所掌握的以化学燃料为核心动力的火箭,不足以完成如此遥远的距离,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780天的窗口期,极可能的缩短距离节约燃料。但在实际飞行中,探测器需要在太阳系中完成一系列的大椭圆轨道,又叫做霍曼转移轨道。因为火星与地球轨道的形状不同,所以二者会合时的几何方位也不尽相同,每次窗口期的会因此发生不同变化,单次旅程长达4-7亿千米,耗时6-11个月不等。同时,因为天气和火箭总装调试进程等不确定因素会造成发射推迟,火星探测的难度可想而知。看似近邻,实则远至天涯。

2020年7月23日,中国的“天问一号”搭乘长征五号运载发射升空,并于今年2月10日被火星引力捕获,“天问一号”三个部分整体进入火星轨道。随后将认真研究火星表面的情况,并反复确认着陆点和最优着陆窗口。一旦确认,环绕器继续在轨工作,着陆器携带巡视器开始最艰难的火星着陆之旅。

登陆火星最艰难的莫过于“恐怖七分钟”。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过于遥远,无线电通信延迟长达几十分钟,而登录火星需要在7-8分钟内完成,所以靠人工控制显然是不可能的,这一切全要靠着陆器自己完成,这个过程及其困难。着陆器首先必须要找准角度,先用隔热大底急速气动减速,再使用庞大的降落伞,再使用火箭点火反推,悬停避障,最后实现软着陆。上千个复杂动作,稍有不慎便会任务失败,用“刀尖上跳舞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。据统计,人类目前完成的44次火星着陆任务,成功率不到50%,难度可想而知。着陆成功后,着陆器会与环绕器联络,把数据传回地球。一旦确定着陆成功,着陆器会放出导轨,巡视器开机,开始巡视工作。

既然着陆成功,我们不妨借助火星探测器这个展项来体验一下火星车。按下“开始”按钮,操作摇杆控制火星车寻找火星石,找到火星石后,点击屏幕“分析”按钮,分析了解火星石是否含有水分。火星车就是巡视器,全称为火星漫游车,人类发射到火星表面行驶并进行考察的一种车辆,是一个自动化的移动装置,能在着陆后在火星表面自己行走。成功发射的火星车有旅行者号、勇气号、机遇号、好奇号。我国的火星车名为“祝融号”,以火神之名字命名主要是寓意我国的星际探索的火种,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、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。

火星车的操作不同于月球车,它不能靠人工操作,因为火星过于遥远,信号传输需要20分钟,来回一次就是40分钟,所以它必须配备“超强大脑”来实现自动化。“祝融号”火星车可以借助”超强大脑“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,气温冷暖,甚至可以根据能源多少调节工作时长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问题它都能解决,如果问题特别棘手,“祝融号”可以取消当前任务,关闭部分设备节省能源,进入安全模式并等待地面处理。

既然拥有“超强大脑”,那电力资源必不可少。那火星车靠什么供电呢?目前来看,发电方案分为太阳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两种,登上火星的美国“勇气号”、“机遇号”、中国的“祝融号”都是用太阳能,而比较先进“好奇号”、“毅力号”则使用了后者。太阳能依然是太空探索的首选,包括人造卫星、空间站等设备均使用这种发电方案。我们在光伏发电这个展项中可以看到,按动启动按钮,使照明灯发光,观察电机是否转动、LED灯是否发光。用遮光板遮住灯光,观察电机的转动以及LED灯的亮度是否会发生变化。我们会看到当灯光照射到光伏板上时,电机旋转,LED灯发光;当改变灯光照射到光伏板上的强弱时,电机旋转速度改变,LED灯亮度发生变化。光伏发电技术就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的技术。常用的太阳能电池使用的就是光伏发电技术。其中,遮光片代表太阳照射到地球需要经过大气层和云层的阻挡,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太阳的强弱决定电力输出的大小。在太空中不存在大气层,火星上空气稀薄,大气压只有地球的1%,但火星最大的敌人是沙尘暴!

由于火星表面大气稀薄,对行星的保温效应非常微弱,导致火星不同地区温差巨大,温差会产生气压差,造成了全球性的空气流动。而且火星表面干燥,土壤和沙尘细密,气体裹挟着细沙,成为规模巨大沙尘暴,遮天蔽日,持续数月之久。沙尘暴会遮挡太阳能板,就好比展项中的遮光片,影响光照的强度无法发电,一旦电力耗尽,火星车将无法开机。所以,我们的科学家在“祝融号”的太阳能板上使用了一种表面工程技术,仿照夏天的荷叶,在上面加工出细小的针床,灰尘不易被吸附。即便落上灰尘,经风一吹或者太阳翼转动,很容易脱落,保证了“祝融号”可以获得足够的能源。

探测火星不仅是中国航天工程任务难度的新突破,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史无前例的突破。“天问一号”的成功必将推动我国的航天事业再上新台阶,希望我国可以在火星探测的基础上,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,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“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索新征程”的殷切期望。

 

 


扫一扫

关注科技馆微信

x

扫一扫

关注科普滨州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