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太空 逐梦航天
作者: ${content.author} 时间:2021-09-13 浏览量:3,741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这句话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,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愿意做那个“仰望星空的人”。
科学的世界浩如烟海,科学家们有可能终其一生只会发现我们平常使用一个公式,但是即使就是这样,他们也是毫无顾忌地奉献了一生。星空、宇宙、黑洞……那些数不清的未知世界都被他们一一发现了。正因为有了像开普勒、牛顿等一大批人仰望星空,才有了如今的航天飞机、火箭卫星等航空航天事业,才有了更大的星空梦想!
数百年前,牛顿从"苹果落地"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,万有引力定律的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的理论基础。以开普勒定律为基础,牛顿经过多年艰苦研究,在他的著作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中,阐述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,从而解释了天体运动背后的原因。后来,有人问他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,他的回答是,“通过不断地思考。”
我们不妨来观看一下这个“万有引力”展项。当我们按下按钮,将钢球提升后自动释放。球从台面边缘沿圆的切线轨道滚出后,沿以台面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迹滚动。由于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,小球滚动轨迹不断缩小,滚动速度越来越快,但始终为椭圆轨道,最后落入漏斗中心的洞中。滚动的钢球模拟行星或地球卫星,漏斗形的台面表面是个双曲线的旋转面,它利用钢球的重力势能模拟太阳系中的万有引力势能,使小球的运动规律遵循开普勒三定律。
无论物体所受的重力,还是天体的运动轨迹,都需要遵循万有引力定律。万有引力是宇宙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,但同时也是阻碍人类迈向太空的“绊脚石”。因为要想飞得更高就需要克服万有引力的影响。火箭的发明实现了人类的梦想,人类摆脱了地心引力开始进入近地轨道。
最近几十年,中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,中国人正一步一步奔向太空,下面我们通过几件展品,一起重温那些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辉煌成就。
首先,看向我们面前这件大型展项:神舟与天宫。它是由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大型仿真模型组成。神舟载人飞船,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,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。目前,我国已经发射12艘神舟飞船。
下面想和大家着重分享的是中国空间站—天宫。天宫,这个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,被赋予更多科学与梦想的色彩,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,摇身一变成了中国航天的新名片——天宫空间站。这是中国人自主建造的近地载人空间站。有了中国空间站,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“家”。
这个“家”的基本构型有3个舱段,一个核心舱,两个实验舱。中国空间站就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,算是“豪宅”了。现在,天宫核心舱已经就位,中国空间站有了第一块“积木”,我们期待第二块、第三块“积木”的早日到来。
请各位同学排好队,依此进入到我们的展项内参观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的内部组成、交接对会过程以及体验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、生活等场景。中国神舟系列以及天宫空间站的成功,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,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。
神舟与天宫是中国完成太空探测的关键一步,但中国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。2004年,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,并命名为“嫦娥工程”。嫦娥工程分为“无人月球探测”“载人登月”和“建立月球基地”三个阶段。
2007年10月24日,中国首颗探月卫星“嫦娥一号”成功发射升空,到2020年11月24日,“嫦娥五号”探测器成功发射,进入预定轨道,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。中国人的探月工程,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。
同学们,了解了这么多中国探索月球的信息,那登录月球又是怎么一种体验呢?1969年,阿姆斯特朗在数百万观看登月直播的观众的注目下,在月球表面进行了2个小时21分钟的行走。为什么他在月球上要跳着走路?这是因为月球的引力要比地球小很多,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,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。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会感觉轻飘飘的,看起来就像蹦跳着走路。
那同学们 ,你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在月球行走?看向旁边这件展项——月球行走。听一下操作规则,根据自身体重,选择与体重相匹配的蹦极绳,系好安全带,抓好扶手,从斜坡接力跳下,踩踏地面的脚印路线,使地灯亮起。听好规则后,排队,依次进行体验。那这件展项利用蹦极绳的方式,抵消参与者5/6的重力,从而体验在月球上身轻如燕的感觉。
60多年来,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得益于科学家们献身科学、奋力拼搏、坚忍不拔、契而不舍、勤于思考、勇于实践的精神。伟大的科学家,我们向你致敬。在你们的引领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,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!